产研院观点

产研院观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国最大的竞争优势无疑是巨大的市场规模。

随着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在市场规模的支撑下,企业得以凭借规模优势和数据优势“小步快跑”,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规模支撑下的产品快速迭代

当一款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认可后,产品与用户双方往往会实现同步的正向螺旋式上升。当用户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企业便可凭借巨大的市场需求及与之密切联系的规模化生产,加速技术和产品迭代。

小米对自身手机等产品充满信心,一个重要理由便是:“小米为发烧友而生”,其将怎么样能和用户交朋友,了解用户的需求,成为所有业务展开的基础。

年轻的小米发烧友用户,把小米的手机等产品用到了极致,并在使用中时刻把体验和建议反馈给小米。小米则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快速改进技术与产品,由此不断获得提升。

在过往的竞争中,小米与领先者的差距持续缩小并有所超越,未来领先指日可待。

同样,华为也高度重视用户在使用产品中反馈的产品瑕疵和改进建议,通过响应大规模的用户反馈,华为的产品得以持续改进与提升。

对于华为和小米,这种规模支撑下的快速迭代尤其体现在:有些产品的瑕疵,在生产与使用中发生的概率极小,唯有生产及用户使用量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显现。这样的技术与产品改进,对于那些出货量小的同行企业而言,连发现问题的机会甚至都没有。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也清晰地表明:在现有的基础上,一次又一次地迭代,不断以新的、更加完善和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取代原有的、相对落后或者存在瑕疵的技术和产品,将必然带来技术与产品在动态中获得提升。而这种迭代的周期与速度,与市场规模密切相关。

生态:规模支撑下的企业边界拓展

在企业业务拓展层面同样如此。庞大的市场和多样化的消费者需求,为企业的业务拓展、边界选择与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正是出于对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市场需求的响应,小米创造性地建立了“投资+孵化”的生态化运作模式。借助这种模式,小米向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爆品。

而小米连接的上百家生态链公司的合作体系,同样在满足大量客户需求中、在不断设计新产品中,以及规模化向市场提供产品中,获得快速更新迭代,并日臻完善。

同样,腾讯推出的微信,诞生之初不过是一个免费的熟人聊天软件。仅数年间,微信用户急速增长,直至全球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在这一进程中,日渐庞大的用户群,涌现出多种多样成规模的需求。

在不断地响应用户需求过程中,微信持续推出新服务、新功能,衍生发展出可提供支付、借贷、充值、缴费、生活服务、理财、公司数字化平台等丰富服务的微信生态圈。

产业:规模支撑下的产业技术进步

对于一个国家特定产业的技术进步来说,类似的情形同样有可能发生。

以汽车产业为例,一位资深人士在访谈中提出,汽车产业的百年造车经验与技术积累,使得造车的复杂性和技术性极高。他甚至指出:“‘弯道超车’不过是个伪命题,因为重要的技术积累是绕不过去的。”

这一关于技术积累的认识是有道理的。因为缩短技术差距乃至建立新的技术突破,因学习曲线效应形成成本优势,都需要日积月累。

那中国的汽车产业可否因为量的优势而在时间上缩短这一过程呢?显然是可能的。

如果中国能在5年间达到他国汽车产业10年间累计的产销量,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同等程度的技术积累所需时间理论上也将减半。

当然,最终的结果还需综合考虑阻碍后发者学习创新的因素,以及其他影响因素。但建立在累计产销量规模优势上的技术迭代,本身是一定能够促进产业技术进步的。

此外,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样如此。陈旧的管理理念与知识结构、滞后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落后的管理手段与方法等,都需要在迭代中实现更新。

越是丰富的管理实践,越能帮助企业从中较快地识别成功经验与需要改进的地方,加速各项管理工作的迭代和升级。

把握“规模化快速迭代效应”,赢得高质量发展

因此,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企业及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这一市场优势可以因加速技术、业务、管理等的迭代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规模化快速迭代效应”。

如若企业忽略这一效应,只是看到广阔的市场会降低产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那只会导致其在提升发展质量方面不思进取。

相反,如若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并把握这一效应,则完全可以在快速迭代中走出一条独特的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与产业升级之路,并有力地支撑起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作者单位 -

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中国互联网公司崛起,应更关注技术创新

下一篇:“双积分”政策要打好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