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商业连接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技术苍穹,迭代未休,区块链技术的破竹之势正席卷2018年技术圈和投资圈的“热搜榜”。
作为新一代颠覆性的技术进步与应用,区块链技术已成为当下最火热的话题之一。为了探究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发展趋势、行业应用、政策与投资领域,以及技术背后深藏的区块链思维等,3月22日晚,“区块链技术打造智能经济”讲座在清华经管学院舜德楼101召开。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产研院”)主办,人民邮电出版社普华文化协办,井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源文主讲,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清华经管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和赛迪研究院网络空间研究所所长、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刘权点评,清华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系主任、产研院副院长李东红做总结发言。产研院研究总监葛菲主持了讲座。

讲座现场
互联互通的区块链世界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用连接走向更为彻底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武源文总经理介绍到:“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其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所产生的数据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叠加(呈链条形式)生成的永久、不可逆向篡改的记录。”

武源文
武源文表示,区块链既是一项技术创新,也是理念创新,是互联网应用又一次革命性的升级,将更为根本地解决流通中的信任问题,推动商业发展。他给出了区块链技术的三大特性,即公开性、安全性和唯一性,并认为区块链技术将使商业主体间的经济交往在保证自身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同合作伙伴进行前所未有的广泛数据互联与共享;加密技术足以保障资产存放和交易支付中的可靠、便捷以及安全;快速的验证,可以确保新的商业活动可以比传统系统更快、更安全地完成支付、确权以及资产的交割。
武源文随后从区块链的价值、应用和发展三个维度讲解了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场景与未来发展走势。在他看来,区块链技术将逐步带来证明上链、身份上链、资产上链、数据上链和流程上链,并从多个方面推动数字经济的构建。区块链将带来三个重要的价值方向:共享经济、产业互联和大数据互联互通。
区块链打造的“信任机器”

何平
何平教授指出区块链技术将给金融体系带来三大改变。
第一:支付体系的改变。原来的支付体系是中心化的支付体系,从银行体系到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改变只是中心发生了转移,还是有中心的,区块链技术会带来支付体系的巨大变化,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都会受到冲击。
第二:信任机制的变化。金融的核心是信任,金融是一种信用,信用的基础是信任,原有的信任体系也是中心化的,但是区块链技术出现之后,“信任共享”会使信任机制和信用体系发生巨大变化。
第三:区块链技术所构建起来的自组织生态体系,例如智能合约形式的实现,会给金融体系带来新的变革。过去金融体系中的一些代理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诈骗问题等,可能通过自组织不同程度地消除。
去中心,还是多中心?

刘权
刘权院长认为区块链技术是创造信任的机器,它实现了互联网从信息网络转向价值网络,是价值网络的一个应用实现。因此从区块链技术的实现场景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多中心的,甚至是一个超级中心的存在。区块链技术中的两大技术——哈希算法和电子签名,有效解决了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授权访问的问题,例如在电子政务方面的运用,区块链技术很好地解决相关问题。而智能合约则是根据预先定义的规则所形成的一种自动契约,很难被破坏,例如在精准扶贫、制造业中供应链所存在的问题,区块链技术也能很好地解决。可以看出,在区块链技术下构建起的信任机制是按照一定规则建立起来的,而这个规则的制定者可以说就是一个超级中心。

李东红
讲座最后,李东红总结到,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建立新的价值创造、流动与分配环节的信任机制,这一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是新兴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将有可能在三个不同维度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在企业层面,企业的对外采购与销售业务活动、投融资、组织架构、内部文化,甚至整个企业组织生态,都可能因为区块链技术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企业很可能在保持必要的管理中心的同时更多地依靠内部自组织单位提升管理效率,企业将面对新的组织创新。上升到产业层面,一是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上下游之间,横向之间,会因应用区块链技术工具发生变化,产业会因此出现新的升级,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二是会围绕区块链技术开发与应用发育出一些新的行业。在社会层面,会出现各种不同组织之间关系一定程度的重构,必须出现一些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自组织,这就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来推进区块链应用下的社会建设。李东红表示,产研院将积极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在企业和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